Hi there!

  • My name is Mark Wong.

Agentic AI 爆發時代,toB 何去何從?

最近在做 2B AI 項目時碰到不少坑,忍不住想聊聊這個行業正在經歷的陣痛。 錢少事多的困局 現實很骨感:客戶拿著幾十萬預算,想要幾百萬的效果。最常聽到的需求是「RAG 知識問答準確率要 90% 以上」——聽起來合理,做起來要命。 更頭疼的是認知差距。很多決策者把 AI 問答當成「高級聊天機器人」,完全低估了背後的技術複雜度。業務團隊和技術團隊各說各話,項目推進起來格外吃力。 Agentic AI 砸場子 想像一下:如果未來所有軟件都由 AI Agent 代替用戶操作,toB 軟件還有什麼存在價值? 遊戲規則在改變: 用戶不再需要「學習使用軟件」,直接下指令就好 功能必須能被 AI 無縫調用,不能再各自為政 價值不在界面好不好看,而在智能能力強不強 傳統的軟件交付模式,可能真的要被顛覆了。 三個建議方向 接入大平台 與其單打獨鬥,不如主動融入 OpenAI 這些 AI 平台的生態。把自己的核心能力封裝成 API,變成 AI 的「超能力插件」。 做深做透垂直場景 別想著大而全。專注某個垂直領域,把複雜功能拆成一個個「開箱即用」的小工具,讓用戶在任何平台上都能隨手調用。 重新定義價值 不要再賣「界面」了,要賣「效果」。用實際數據說話,讓客戶看到 AI 技術的真實價值。定價模型也得跟上,別讓技術複雜度和收費脫節。 行業在變,我們也得跟著變。 與其抱怨客戶不懂,不如想想怎麼在新遊戲規則下活得更好。

October 9, 2025 · 1 min · 45 words · Me